首页

美脚网站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5 02:28:29 作者:孤独症青年和他们的“艺术疗愈乐园” 浏览量:91413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李京统)匈牙利,被称为“最西边的东方国家”。

  距离北京7000多公里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坐落着一所成立于2004年的匈中双语学校。学生们可以用中文背诵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老师们还会给大家介绍中国作家,比如鲁迅。

  这所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同时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建校20年来,匈中双语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熟悉和热爱中国文化的学生,在中匈两国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023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匈牙利籍留学生胡灵月和宋智孝都曾在匈中双语学校学习中文,2023年秋天她们来到中国,在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谈及梦想,她们说想学成后当老师,“给匈牙利学生们讲中国的故事和文化”,“做有温度的匈中友好事业的使者”。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匈中友谊的建设者’。”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说,“除了匈牙利学生,我们也招收中国学生。匈中两国的孩子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不仅能巩固课本上的知识,也能加强日常交流,结下深厚的情谊。”

  2004年建校之初,埃尔代伊·苏珊娜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2009年起担任学校校长,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也见证了在两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学校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生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也有很多学生到中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在教学过程中,匈中双语学校的教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匈中双语学校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参与进来,如面向家长开设中文班,并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中文开放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茶艺、剪纸、灯笼制作等有趣的文化活动。

  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说:“双语学校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济合作关系,它为两国人民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鼓励人们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保持开放、好奇和客观的心态。”

  匈牙利中文教学始终走在欧洲国家前列。目前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该国高考科目,青少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可以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参加升学考试。

  中国和匈牙利虽然相隔千里,但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源远流长。

  匈牙利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威胁,是机遇,匈方坚定支持,积极加入。“我深信这个倡议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经济,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福利。”

  今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匈牙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赞扬中匈传统友谊“如同匈牙利的托卡伊美酒,芬芳甘甜、醇厚绵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方期待同匈牙利朋友续写友好新故事,绘就合作新篇章,共同开辟属于两国人民的美好未来。

  如今,中匈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民心相通为两国加强合作提供强大支撑。(完) 【编辑:李太源】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辽宁省紧急下达近9000万元资金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就在同一天,东北多个省份也同样点题“营商环境”。吉林省表示,要持续做好“放”和“活”两篇大文章,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黑龙江今年将持续完善服务企业的“快速通道”,畅通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微视频|奋进春天里

崔巍委员:广泛交流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殷殷嘱托,化成沉甸甸的10万亿元成绩单,化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2%、6.9%和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

天津动物园“迁居” 川金丝猴首次“相亲”

甘肃在能源资源保供上为全局添彩,加快推动风光大省迈向风光强省,去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总量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1.3%、居全国第2位,“十四五”末有望突破8000万千瓦,历史性地开工了8个抽水蓄能项目,陇电入湘工程(酒湖直流特高压输电)满负荷运行,陇电入鲁工程加速建设,陇电入浙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陇电入川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去年,甘肃电力外送至22个兄弟省份,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251亿千瓦时,占外送量的近一半。

“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相关资讯
马英九访陆行程披露,首赴北京受关注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是以更先进的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及其组合的优化,推动生产力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开始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的产业为主要载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质量、品质、效率、效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生机活力。

热门资讯